主管部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编辑部:《检验医学》编辑部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检验医学》编辑部
邮编:200126
电话:021-68316211;68316300-1102
传真:021-68315766
刊内邮箱(202207期):shjyyxzz@126.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15/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640
邮发代码:4-472
定价:13元/期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15/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640
邮发代码:4-472
定价:13元/期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检验医学》编辑部
邮编:200126
电话:021-68316211;68316300-1102
传真:021-68315766
刊内邮箱(202207期):shjyyxzz@126.com
主管部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编辑部:《检验医学》编辑部
复合影响因子:1.040
综合影响因子:0.882
温馨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月刊,每月30日出版。
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
关于假冒《检验医学》名义进行非法活动的再次严正声明
【官网信息】
尊敬的作者及读者:
近期,本刊多次接到作者举报,有不法分子以《检验医学》编辑部的名义与作者联系,以抽查往期稿件相关数据为由,冒充我刊编辑要求作者添加微信,或复制链接等。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本刊的形象和信誉,影响了读者、作者对我们的信任,对本刊的日常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检验医学》编辑部在此郑重声明:
1、《检验医学》唯一投稿途径为:http://www.shjyyx.com,不接受任何微信、邮箱、纸质稿件邮寄等其他形式的投稿,未指派任何机构代理本刊稿件。本刊官方微信账号为“检验医学杂志”,认证主体为“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均仅此1个,其他皆为假冒,特此声明!
2、《检验医学》编辑部与作者沟通稿件事宜会通过官网发出邮件,编辑部不会以个人名义(某某编辑)通知缴费,不会主动要求作者加微信。《检验医学》官方汇款途径为银行和邮局汇款。银行汇款账号单位名称为:“上海《检验医学》杂志社”,纳税人识别号:9131010513465179XU;邮局汇款地址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洪山路528号《检验医学》编辑部。任何要求作者将费用汇入指定的个人账户或微信、支付宝账号的行为均为诈骗。
任何单位及个人冒充本刊进行组稿、约稿,进而收取各种费用的行为均属非法行为,本刊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一旦作者受骗需要报警处理,本刊会全力协助作者及警方进行调查。
《检验医学》编辑部电话:021-68316211、68315766。
请各位作者、读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检验医学》编辑部
2022年7月26日
《检验医学》稿约
【2022年01期信息】
《检验医学》(原《上海医学检验杂志》)为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合办的医学检验专业学术性期刊。本刊以广大医学检验人员为主要对象,也可供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检验系师生参考,是以报道本专业领域中的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方法、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为主的期刊。
1 刊载形式
本刊刊登论著、论著摘要、技术研究与评价、综述、讲座、经验交流、病例报道、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方面的稿件。
2 来稿要求
2.1 一般原则
来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数据正确。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综述、讲座一般不超过5 000字,论著摘要等其他来稿控制在1 000~2 000字。综述类文章应由该领域内知名专家结合本人近年研究成果完成,要求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1.1 体例格式 观察或实验性论文通常分为“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和“讨论”4个部分,可在“引言”之前添加“摘要”。其他类型的文章如病例报告、综述、讲座等可采用其他格式。文章题目采用3号宋体加粗,全文(包括参考文献)请用5号字、1.5倍行距排版。
2.1.2 医学名词 以1989年及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1995年版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1.3 计量单位 依据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天)应改为ng/(kg·d);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mg/kg/min应采用mg/(kg·min)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明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正文及图表中的时间,凡前面带有具体数据者均采用d、h、min、s的形式。
2.1.4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后超过3位数时,每3位数字一组,组间空1/4汉字的空格,如:1329.4765应写成1 329.476 5。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前一数字的百分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可以写成(50.2±0.6)%,不要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参量数值与单位符号之间必须留1/4汉字的空格,如5 mg、100 U/L。
2.1.5 量的名称改变 根据GB 3102.8—1993《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有下列改动:(1) 原子量改为相对原子质量,量的符号为Ar;(2) 分子量改为相对分子质量,量的符号为Mr;相对原子质量均为量纲1的量;SI单位为1,不能用Dalton(D)或u;如应将“分子量为585 kD”改为“相对分子质量为585 000(或5.85×105);(3)离心速度用相对离心力[RCF(×g)]表示,计算公式:RCF(×g)=1.119×10-5×[转速(r/min)]2×离心半径(cm)。
2.1.6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 ;(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ν;(9)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2.1.7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逗号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2.2 具体要求
2.2.1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应包含那些可以让计算机灵敏而又准确地把文章检索出来的所有信息。题目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需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缩略语。
中文文题一般在20字以内为宜。
2.2.2 摘要 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识。(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使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数据是如何取得的,经何种统计方法处理。(3)结果(Results):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说明其价值及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并需给出结果的置信值和统计学检验的确切值。(4)结论(Conclusions):简要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是否可推荐或可推广等。英文摘要必须包括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并在其后加国名。所有作者均按顺序列出。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则遵从国际惯例。中、英文摘要内容需一一对应。
2.2.3 关键词 所有文章均需标引3~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和《汉语主题词表》内所列的词,标引的第1个关键词必须是主题词。关键词中的缩写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中文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2.2.4 引言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背景(问题的性质和意义)、目的或工作的来龙去脉,阐明研究或观察的理论以及有待研究或证实的假设。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都应清楚地说明。仅列举直接相关的文献,不要涉及论文的数据和结论。
2.2.5 材料和方法 “材料和方法”部分应仅包括研究方案开始实施前的信息,研究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应归入“结果”部分。(1)研究或试验对象的选择和描述:“对象”中应交代病例的选择时间、来源、病种,病例数,患者年龄,男性、女性例数,分组依据(各亚组中分别包括什么病例?几例?),疾病诊断标准,病例选择和排除标准;如设正常对照组,应交代例数、年龄、入选或排除标准等,并交代样本种类、采集时间、分析时间及如何收集、处理、储存样本;若研究涉及对象的年龄和性别时,应说明为什么只选择某个年龄段或某个性别的人群;若使用种族或民族等变量时,应说明测评的方法,并证明这些变量间的相关性。(2)技术信息:应交代所有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所用的试剂(生产厂商)和仪器(生产厂商);文中涉及到的生产厂商应写出公司全称及所属国家;如果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已建立的方法,应给出参考文献;如果是已经发表但尚未被人熟知的方法,除给出参考文献外,还应对该方法做简要描述;如果是新的方法或经过重大改进的方法,则要详细描述,说明采用此方法的理由,并对局限性做出评价;如果涉及治疗还应写出治疗方案(药物名称、使用剂量、给药途径等)、疗效评价等内容。(3)统计学方法:应写出所用软件的名称、版本,数据表示方法[如正态分布数据可采用“x±s”表示;偏态分布数据可采用中位数(范围)或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及研究所采用的所有具体统计方法。
2.2.6 结果 “结果”部分应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在正文和图表中进行描述。首先描述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发现。不要在正文中重复图表中的所有数据,仅需强调或概述观察结果。
2.2.7 图表 图表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表题、图表和图表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表含义。每幅图表单排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如与不同组的比较可采用“*、#、△、▲”等不同符号在表中相应数据后标注(用上标),并在表下写“注:与×××组比较,*P<×××;与×××组比较,#P<×××;……”];注释中还应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的中文全称。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尾线),如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1条分界横线。当图中使用符号、箭头、数字或字母标注时,应在图例中逐一加以解释。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应有图内刻度标尺或放大倍数以及染色方法的说明。2.2.8 讨论 重点阐述作者自己的新发现、研究的重要方面以及在全部现有最佳证据背景下得出的结论,避免重复在引言或结果中已叙述过的内容。讨论中应联系试验的目的和主要发现对结果进行解释,或探讨可能的机制;同时与其他报告的结果进行比较,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局限性,但勿做文献综述;最后提出本研究对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意义。要避免在数据尚不充足时妄下断言和结论。如理由充分,可恰如其分地提出新的设想、假说和建议,但要清楚地表述其内容及提出的理由。讨论字数宜在1 000字以内。
2.2.9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请引用近年出版的正式出版物中的文献。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依照其在正文中(包括图、表及注释)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标出(重复引用的,以首次出现的序号标注),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后。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仅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如英文“,etal”)。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姓名的字母全部用大写;姓在前,用全称;名在后,用缩写。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
(1)书籍:[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示例: [1]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TIETZ NW.Fundamentals of clinical chemistry[M]. 3rd ed. Philadelphia:Saunders,1987.
(2)期刊:[序号] 著者.文题[J].刊名,年份,卷(期):起止页码.
示例: [1] 吴蕙,吴炯,郭玮,等.临床常用线性评价方案的应用比较[J].检验医学,2006,21(6):576-581.
[2] PECK K,SHER Y P,SHIH J Y,et al.Detec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circulating cance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lung cancer patients[J]. Cancer Res,1998,58(13):2761-2765.
(3)标准(中文标准):[序号] 出版者.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另国外标准(如CLSI的标准)格式如下:[序号] 出版者. 标准名称[S]. 标准编号,出版者名称缩写,出版年.
示例: [1]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ollection,transport,and processing of blood specimens for testing plasma-based coagulation assays[S]. H21-A5,CLSI,2008.
(4)电子文献:[序号] 著者.文题[E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 BLACK H R,SZCZECH L A. Posted predicting kidney disease-read the urine[EB/OL]. (2011-01-01)[2011-04-01].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39818_print,2011-01-04.
(5)会议录、论文集、论文汇编:[序号] 著者. 文题[A] .见:整体文献的编者姓名. 文集名[C] .会议名,会址,开会年份.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2.10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是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应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
2.2.11 作者简介 应注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后,内容包括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份、学位、职称、主要从事的工作或研究方向。
3 研究论文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3.1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一般不超过9名,排序应在投稿前确定。本刊按第1次来稿所写作者排序为准,退修时不再做改动。作者资格认定:(1) 参与选题、设计构思或在获取数据和资料分析、解释中做出实质性贡献;(2) 起草或修改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 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以上3条均须具备者才能够作为作者。如有作者对该研究的贡献与第一作者相同,可在“作者简介”一栏中注明“×××与×××对本研究具有同等贡献”。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如果研究是由多方协作完成,协作组应确定能对该文直接负责的人。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须有证明信。
所有署名作者都应具备作者资格;同样,所有具备作者资格者都应署名。每个作者都应充分参与了研究工作,因而能对文章的相应部分公开负责。
3.2 贡献者
所有不符合作者署名条件,但对论文有一定贡献者(单纯提供技术、写作帮助,或在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及稿件准备方面给予过协助等)可列在
期刊名称
大类
小类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精准临床医学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急危重症医学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中华疼痛学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实用休克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医卫科学
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
常见问题 | 2024-03-15 |
常见问题 | 2024-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