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QQ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13903113595 (同微信)
TOP
首页>医学期刊>中国中医药科技 (Email投稿)
中国中医药科技 (Email投稿) 准核心
RCCSE(B+)(2020第六版),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部:《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编辑部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邮编:150036

电话:0451-87913749

刊内邮箱(202106期):jtcmst@163.com

刊内邮箱(202106期):zgzyykj@163.com

网址:http://www.zgzyykjzzs.org.cn/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353/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7072

邮发代码:14-240

定价:10元/期

复合影响因子:1.159

综合影响因子:0.697

领域
医学
大类
医药卫生综合
小类
中国医学
周期
双月刊
状态
正常
中国中医药科技 (Email投稿)
中国中医药科技 (Email投稿)
准核心

领域:医学
大类:医药卫生综合-中国医学
周期: 双月刊
状态:正常
  •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353/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7072

    邮发代码:14-240

    定价:10元/期

  •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香顺街41号

    邮编:150036

    电话:0451-87913749

    刊内邮箱(202106期):jtcmst@163.com

    刊内邮箱(202106期):zgzyykj@163.com

    网址:http://www.zgzyykjzzs.org.cn/

  • 主管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部:《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编辑部

  • 复合影响因子:1.159

    综合影响因子:0.697

期刊简介Journal Introduction
《中国中医药科技》(双月刊)创刊于1994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期刊,具有权威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办刊以来,努力宣传贯彻党的科技方针、政策、坚持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这一宗旨,保持和发扬中医药学术特点,始终在中医药科技前沿,成为中医药科技和经济建设之桥梁,为中医药面向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栏目:临床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思路与方法、临床论著、经验交流、基层园地、文献研究、综述等。
征稿信息Call for Papers Information

温馨提示:

1、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http://www.zgzyykjzzs.org.cn/

        (刊内公布但域名失效)

3、刊内邮箱:zgzyykj@163.comjtcmst@163.com

4、刊内电话:0451-87913749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单月20日出版。

202216日星期四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稿约

202106期信息)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创刊于1994年,双月刊,国内刊号CN23-1353/R,国际连续出版物编号ISSNl005-7072。本刊以贯彻国家中医药科技方针政策、发布中医药科技信息及科技指南、推广科技成果、交流学术为宗旨。适于广大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欢迎投稿。

《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设有基础研究、针灸经络研究、临床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康复与养生、中医药工程与技术、文献研究、专题报道、国内外交流与合作、成果与专利、经验交流、基层园地、综述等栏目。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同行审稿的方式进行公正、公平地审定以确定录用与否。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要求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统计学处理正确。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应说明是否获得有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书。基础研究、针灸经络研究、临床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康复与养生、中医药工程与技术、专题报道类论文请附中英文摘要各一份,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在内(按所占版面计)一般以不超过6000字为宜。经验交流、基层园地等以临床经验交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超过2500字为宜。

文稿题目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一般不用副标题。

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为准。文稿内使用的术语应前后统一,新术语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术语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修稿过程中不应再做更动。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排列于作者姓名的下方,两个及以上单位请于作者姓名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顺序,并与单位次序相一致。通讯作者请于文章左下角标注,并请标明Email地址。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或致谢者,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

研究类栏目中文摘要以300字为宜,英文摘要可相对具体,以400个实词左右为宜,并请附有25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MedicaISubjectHeadIngsMeSH)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中文译名可

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词汇可参考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之间用“;”分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词首字母均小写。

正文格式和层次结构:实验论著一般分为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临床研究和经验交流一般分为引言、临床资料、方法、结果、讨论。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图和表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图表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标示。

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线条图高宽比例为5:7,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1993《量和单位》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数字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示,如1994年不能写成94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等。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小数点前或后超过4位数字时,每三位一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23465.37897。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595%

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以角码标出,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参考文献的作者13位者全部列出,3位以上者只列前3位,后加“,等”,每条期刊参考文献均须卷期完整,每条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于文末。格式如下:

[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外文缩写按IndexMediCUS格式),年;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作者.书名.卷.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年:起页-止页。


相关期刊Related journals
期刊名称 大类 小类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中国保健营养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大健康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妇幼护理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康复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健康体检与管理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润色示例Polishing Example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常见问题common problem
常见问题 2024-03-15
常见问题 2024-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