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编辑部:《医药导报》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蔡甸区中法生态城同济医院专家社区C栋平层
邮编:430199
电话:027-69378382;69378383
微信公号:yydbzz
刊内邮箱(202207期):yydbzz@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293/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781
邮发代码:38-173
定价:25元/期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293/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0781
邮发代码:38-173
定价:25元/期
地址:武汉市蔡甸区中法生态城同济医院专家社区C栋平层
邮编:430199
电话:027-69378382;69378383
微信公号:yydbzz
刊内邮箱(202207期):yydbzz@163.com
主管部门: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编辑部:《医药导报》编辑部
复合影响因子:1.260
综合影响因子:1.006
温馨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月刊,每月1日出版。
2022年7月20日星期三
《医药导报》简介与投稿须知
【2022年01期信息】
《医药导报》杂志是由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理学会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专业期刊,每月1 日出版。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 。被万方数据源系统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超星域出版等中文数据库收录。是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 WPRIM)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JST) 、美国《化学文摘》( CA) 、《国际药学文摘》( IPA) 、乌利希期刊指南( UPD) 收录期刊。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 WJCI) 报告( 2020 科技版) 》。是国家认定为发布处方药广告的宣传媒体。获中国科协专项基金资助、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发展扶持基金资助、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源泉工程”优秀期刊奖并获基金资助。2007 年至2020 年先后6 次被评为湖北省精品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医学期刊,2020 年获湖北省十大名刊提名奖。
1 内容介绍及栏目设置
《医药导报》主要刊登与药物有关的医药科技论文( 中药材载培、中药鉴定、化学药物结构式鉴定和药物合成、药学教育等除外) 。内容包括药学前沿热点和焦点、基础研究、制剂工艺、质量控制、药物临床疗效观察、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药事管理、世界最新药物研究信息等。
《医药导报》设有“特约稿”“规范、指南、共识”“药物研究”“药物与临床”“药学进展”“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药物介绍”“用药指南”“临床药师交流园地”“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药事管理”“世界新药信息”等栏目,每期组编“某类药物或某类疾病的药物治疗专栏”。
1.1 特约稿报道当前医药领域的前沿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一般由编辑部邀请行业专家结合其在该领域的工作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或作综合性述评。
1.2 规范、指南、共识刊登临床各专科用药最新规范、指南、专家共识,解读最新临床诊疗指南用药变化等。一般由编辑部向有关专家或者行业学会组稿、约稿。
1.3 药物研究报道中西药物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新药的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研究,药品生物等效性研究等。
1.4 药物与临床刊登以考察药物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为目的论文,包括新药临床试验各期研究及已上市药品的临床研究。其中新药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文章最受欢迎。
1.5 专栏集中刊登对某类药物的研究成果或某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
1.6 药学进展对一段时间内某种( 或某类) 药物、某种治疗方法的原始研究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要求专业性强,涉及问题集中,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效性,能反映该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利于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该领域主要原创性研究论文。
1.7 药物制剂与药品质量控制主要报道新药开发过程中处方筛选、工艺优化、生产技术改进以及医院制剂配制方法的改进等。对尚未建立质量标准的药物进行质量控制方法探索,对现有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亦选载部分医院制剂有创意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
1.8 用药指南主要报道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药物配伍分析、药物使用时的稳定性、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系统评价、Mate 分析等。
1.9 临床药师交流园地系统介绍临床药师参与各科典型病例药学服务过程,合理用药病例分析,根据患者病情(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制定用药方案,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对患者进行药学知识教育,临床药师培训教学经验总结等。
1.10 药品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主要报道上市药品使用后出现的新的或非预期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以及与药物有关的重要医学事件。或通过查阅文献对某种药物或某类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分析和评述。
1.10 药事管理内容涉及国内外最新药事法规的解读,药学领域中的科学管理等经验总结。
1.11 世界新药信息主要介绍美国和欧盟药政部门近期首次批准上市的重大疾病治疗新药,对其适应证、剂型、用法与用量、用药注意项、不良反应、非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药理毒理学、临床研究及知识产权状态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等作简要介绍。
2 投稿手续
投稿时首先登录《医药导报》网站( 网址: www.yydbzz.com) ,点击网站首页“作者投稿与查稿区”,注册后登陆,按照提示操作,上传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 网站首页“下载中心”下载打印,每位作者签名) 。若为基金资助论文需上传基金证明材料、若为临床试验前瞻性论文需上传伦理批件。最后上传稿件后点击“立即投稿”即可。本刊审稿费每篇文章60元,稿件经“三审”通过后,收取版面费并开具发票。审稿费和版面费请通过网站在线支付系统支付,若为单位缴费,请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开户银行: 招商银行硚口支行( 行号882728) ,账号: 270380023710001,户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转账摘要里注明“姓名”“稿号”“医药导报”。第一作者单位介绍信中作者单位对文稿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并声明未一稿两投。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务必缮写清楚。多作者的文稿署名,按照对论文贡献大小,排好先后次序,并征得其他作者同意,一旦投稿,文章署名不再改动。
3 来稿处理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稿件在审修、印刷期间未经编辑部同意不能改投他刊。若发现来稿存在伦理不端、学术造假等问题,无论刊登有否,一律撤稿退稿,并列为学术不端黑名单。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超星域出版等全文数据库,凡被录用的稿件均进入上述系统,如有异议请投他刊。若系省部级或省部级以上基金以及重要成果原创性论文,经有关专家审稿通过,本刊将在8 个月内刊出。编辑部在网站上收到稿件相关证明材料、word 格式稿件和审稿费后,即进入编辑工作流程。所有稿件均通过网站远程编辑系统送给编辑初审、两位同行专家复审、主编决审,即“三审”,最后编辑综合“三审”意见,通过网站远程编辑系统告知稿件处理结果。若需作者修改,编辑将结合“三审”意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返给作者修改,作者需进入本刊网站“作者投稿与查稿区”,通过“投修改稿”上传修改稿( 要求修改的地方用红色字体标注,最终定稿以正常word 格式上传,勿用修订模式) 。文稿经审阅和修改后是否采用,编辑部均将在网站上通知作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我刊实际,3个月后在网站上未查到稿件处理结果可自行转投他刊。作者投稿与查询稿件亦请登陆网站“作者投稿与查稿区”。亦可以通过电话咨询( 027-69378383, 69378382) ,被录用的稿件本刊酌收版面费,文章刊出后,给第一位作者赠送当期杂志2 份,并给第一作者支付稿酬。
4 投稿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信息性,突出报道医药内容。包括题名、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图、表格、参考文献等。要求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准确,层次分明,文字精炼。综述、述评、研究性论文约8000 字,其他文章约6000 字。
《医药导报》杂志自2018 年第10 期起,加入开放科学( 资源服务) 标识码( 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计划。通过在期刊每篇文章中添加OSID ,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凡经本刊发表的论文都将添加OSID 。作者需要上传语音,内容包括写作背景、目的、动机、灵感,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等。其他开放的科学内容与数据等补充材料亦上传到OSID 中。
投稿本刊的作者请务必查看本刊网站( www.yydbzz.com) 首页“编辑部公告”栏目中“投稿时请务必在文中附加OSID 标识码( 附操作说明) ”即可操作。完成上传OSID 二维码和语音资料为本刊稿件正式发表的必要条件,请作者务必配合,以便完成论文发表流程。生成的OSID 标识码置于稿件中文关键词下方。
5 文稿撰写的格式及要求
5.1 题名简明确切,并能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不宜过长,约20 字,不得使用化学式、公式,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缩写符号和代号。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英文题名及单位名实词首字母应大写,虚词字母≥5 个亦应大写。
5.2 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论文作者应是参与稿件研究工作的主要科技人员,应对全文的内容负责,并能回答文中的问题,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责任人。需确定一名能对该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并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注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应在末页按以下顺序给出: 姓名( 出生年-) ,性别,民族( 汉族可省略) ,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和E-mail,提供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识别码[open researcher and contributor identifier,即ORCID,ORCID 申请方法请查看本刊网站首页“编辑部公告”栏目中“关于作者投稿时提供ORCID 的启事”申请获取]。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是同一人时,应在论文末页注明通信作者的姓名、职称、学历、单位( 必要时) 、专业方向、、OSID 号、联系电话和E-mail。作者署名列于题名下方,各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外国作者姓名遵从国际惯例不必译成中文。工作单位应全称至科室,并注明所在单位的城市和邮政编码。多单位时按照作者署名的先后顺序排列,不分栏。不同单位以连续的阿拉伯数字序号标注于姓名的右上角和单位名称的前方,单位之间用“; ” 隔开,同一个部门不同科室用“,”隔开。作者的英文单位与中文单位含义一致,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书写格式: 姓在前名在后,姓的每一个拼写字母均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用小写,如单姓双名WANGGuiping( 王桂平) ,单姓单名ZHANG Ming( 张明) ,双姓双名OUYANG Weixiang ( 欧阳为相) ,双姓单名ZHUGE Wen( 诸葛文) 。
5.3 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①摘要凡超过2000字的第一手资料文章,请附300 ~ 500 字的报道性摘要。其四要素为: 目的( Objective) 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方法( Method) 简要说明课题的基本设计、材料与方法或给药方法,如何分组,研究范围及精确程度,如何取得数据。结果( Result) 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值。结论( Conclusion) 简要说明经验证、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四要素要求言简意赅。摘要用第三人称书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表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要用“本文”“我们”“作者”“我院”等主语词。②关键词3 ~ 5 个,请采用MeSH( 《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 中的主题词,MeSH 词表中无该词的可使用自由词。凡属论著且超过3000 字的文章请附相对应的英文题名、摘要、关键词以及作者汉语拼音名、作者单位名称,一并置于中文关键词下面一行。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相对应,并自请1 名英文较好的同志审查修改后再投稿。③中图分类号根据文章的学科分类从《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查得( 可由编辑部代为完成) ,置于中文关键词之下,涉及多学科的文章,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一位。结合本刊特点,一般查阅两个分类号,即一个药学中图分类号放在第一位,一个医学中图分类好放在第二位。
5.4 前言只简要说明立题背景,研究思路及国内外现状( 可以列出必要的参考文献) ,目的、意义等,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公式的推导。一般不超过500 字。
5.5 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包括药品、试剂、动物等,应标明名称、成分、规格、纯度、来源、生产单位、批号。实验动物应注明种系、性别、年龄、体质量、数量、合格证号及清洁级别,饲养环境( 饲料、照明条件、温湿度、送风等) 。实验仪器应注明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等。研究对象如果是动植物、微生物、中药材首次出现时应注明拉丁名,用斜体,中药材应说明鉴定人和所在单位及产地和购买地点。矿物药应指明主含成分。实验动物或人的性别、年龄和实际测得的体质量应该用均数±标准差( x±s) 及置信区间表示。当实验以人或动物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当声明。只有符合省生物医学伦理标准或依照1964 年制订的赫尔辛基宣言( 2008修订) ,才能进行人体试验。应省略患者姓名及住院号,用药剂量必须核实准确无误。
5.6 实验方法常规文献有记述的方法,只列出文献出处; 有实质性改进的应写明作者创新的详细内容,以供他人重复。
5.7 结果除偶然失误或特殊情况外,应如实报告,即阴性和无结论以及阳性结果都应该发表,并统计分析出客观结果,结果部分不必涉及结论。
5.8 表和图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表和图,正文、表、图中的数据不应重复。凡表示事物发展态势、走向、趋势的数据组,用表格形式表示不明确者,应作图。但图、表、照片均应有自明性。图、表应设图题、表题,并附相应英文表题在表上,图题在图下。表、图均应排序,图、表只有一个时,仍以“图1”“表1”表示。本刊表格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务必核实,纵横之和一致,小数点后应保留有效位数。表内数据位次对齐。同项同组数据精确度应一致。仪器描述紫外、红外、色谱、质谱和生理、药理,心、脑电图等图稿,请附原图; 坐标曲线图、直方图、圆饼图等,如系计算机绘制,请用“.TIF”后缀格式。
5.9 统计学方法结果解释和表达方面应写明所用统计学软件及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 如: 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等) ,统计量的具体值应有χ2值或t 值等,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10 药物名称与医学名词①药物名称中文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 年版) 和国家药典委员会编订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为准,尽量与国际通用名称一致。国外新药名称用国际非专有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INN) 。中文句中外文药名的首字母一律用小写( 但商品名首字母用大写)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则用批准的药名,少用代号,尽可能不用商品名。不常见的药名首次出现时请注明英文名。②医学名词应注意全稿统一,并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 科学出版社,最新版本) 或者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网站( www.cnctst.cn)查阅。如体重应为体质量,发烧应为发热。医学名词不可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而文中又需多次采用则在第一次引用时在全名后加括号注明缩写,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 。
5.11 量、计量单位和符号计量单位一律用国际单位制单位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100—3102-93) 量和单位》,以及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3 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 。量的名称符号用斜体,例如: m( 质量) 、n( 物质的量) 、l、L( 长度) 、r、D( 半径) 、A、S( 面积) 、V( 体积) 、t( 时间) 、λ( 波长) 、Ar( 相对原子质量) 、Mr( 相对分子质量) 、d( 相对密度) 等; 而量的单位符号、词头符号及阿拉伯数字用正体,例如: t( 吨) 、kg( 千克) 、mol·L-1( 浓度单位,不应写成M) ,离心速率的表达形式,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 g) 的倍数形式表达,如60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率1200 r·min-1,离心半径8 cm,离心10 min。压力、压强的单位符号为Pa,但在医学、生物学专业表示血压单位符号为mmHg,且在首次出现时注明1 mmHg = 0.133 kPa,并置于括号内; 热量单位符号为J( 1 cal = 4.18 J) 。a、d、h、min、s 等是时间的计量单位国际符号,如2 年为2 a,4 天为4 d,3 小时为3 h,2 分钟为2 min,1 秒为1 s。但星期( 周) 、月、岁不是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仍按习惯用语如2 周,6 个月,4 岁。在一个组合单位代号内不得有一条以上的斜线,例5 mg /kg /d应写成5 mg·kg-1·d-1。
药物试剂浓度及各类生化指标法定单位的表示方法均按国家标准执行。凡Ar 或Mr 能准确测得的( 如各类电解质、缓冲液等) ,均采用“物质的量浓度”,以mol·L-1、mmol·L-1、μmol·L-1等法定单位表示。凡混合物( 如总蛋白、总脂、各类免疫球蛋白等) 或其Mr、Ar尚不能准确测得时,可用“质量浓度”,以g·L-1、mg·L-1、μg·L-1等指数形式表示。
5.12 数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T15835-2011)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①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 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及约数) 均用阿拉伯数字; 年份、版次、卷次、页数、部队番号、仪器型号、标准号用阿拉伯数字,但不用三位分节法,例如第2766 页、84602 部队、Hp3000 计算机、国家标准GB1312-4800 等。②以下情况用汉字: 用数字作词来构成定型的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如二倍体、十二指肠、二氧化碳、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以表示概数( 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加顿号) ,如三四米等; 古籍的版次、卷次、页码也用汉字; 不定数词一律用汉字,如“任何一个患者”“这是一种免疫反应”“无一例死亡”; 表示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如“星期一”。③数字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数字的减少只能用分数或下降用%表示,例如增加1 倍,减少1 /4 或下降25%。④有效数值: 测量数据的读取不能超过其测量仪器精密度或超出度量衡器具的最小分度值。有效计量数字,只允许末位有误差。数值的修约口诀为4 舍6 入5 看右,5右有数则进1,5右为0 看留位,留位奇进偶不进,留位为0 视作偶。修约时,定位后只可一次完成。⑤参数与偏差范围、数值范围: 五至十写成5 ~ 10; 3×103 ~ 8×103 或( 3 ~ 8) ×103不能写成3~8×103。百分数范围: 20%~30%不能写成20~ 30%。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 1.5 ~ 3.6 mg 不必写成1.5 mg ~ 3.6 mg。偏差范围: ( 25±1) mg·kg-1不能写成25±1 mg·kg-1。相乘的长度均加长度符号,如烧伤面积3 cm×4 cm。⑥正文内并列的阿拉伯数字( 包括图、表、参考文献的序号) ,各数字间用逗号,用正体。数字的单位相同时,在最后一个数字后加单位,余均不写单位,数字间用“,”分开,例如“5,6,7,8 h”“图1, 2”“5 和6 kg”。
5.13 国际代码与缩写应特别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正、斜体。如紫外( ultraviolet,UV) 、红外( infrared, IR) 、磁共振( magnetic resonance ,MR) 、质谱( mass spectra ,MS) 等用相应大写字母正体; 统计学符号t 检验、χ2 检验、F 检验、概率P、相对标准偏差RSD( RSD 用正体,不用变异系数CV) 、样本的算术均值x、标准差s、样本量n、自由度υ、样本的相关系数r 等用大、小写斜体。药动学参数AUC 用大写正体,C( 血药浓度) 、CL ( 总清除率) 、CLr( 肾清除率) 、Ka( 一级吸收速率常数) 等用大写斜体。而Vd( 一室模型表观分布容积) 等大小写斜体共用。常用医学术语在给药方法中可用缩写,但在文字叙述中不用缩写: 肌内注射( im) ,腹腔注射( ip) ,皮下注射( sc) ,脑室注射( icv) ,动脉注射( ia) ,静脉注射( iv) ,口服( po) ,灌胃( ig) ,饭前( ac) ,饭后( pc) ,每天1 次( qd) ,每晚1 次( qn) ,每天4 次( qid) ,每天3 次( tid) ,每天2 次( bid) ,隔日1 次( qod) 。
5.14 讨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着重讨论新的发现,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之处、实验条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偶然性、必然性和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避免赘述一般知识、重复结果中的内容和不成熟的推断。勿作文献综述。
5.15 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发表的文献,按文中首次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明,如“张明等[2-6]报道”。但文献序号作为补语时不作右上角标,如“本文结果与文献[4]结果相符”应写成“本文结果与文献[4]结果相符”。参考文献以近期( 外文限近5 年内,中文限近3 年内) 公开出版的期刊、书籍。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集等非公开出版物亦可列入参考文献。作者必须仔细核对参考文献原文的内容和年、卷、期、页码等。若引用的外文参考文献,如作者姓名不是姓在前名在后的,务必改成姓在前名在后,姓的每个字母必须大写,名用缩写( 大写) ,不加缩写点。参考文献作者少于或等于3 人的,须列出全部作者; 3 人以上只需列出前3 者,后加等( 中文) 、他( 日文) 、et al( 英文) 。“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所列文献顶格写,序号应加方括号。
根据《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 规定,题名后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M、会议录C、汇编G、学位论文D、报告R、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各类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
5.15.1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页—止页.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8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185-187.
5.15.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 起止页码.
[2] 李文杰,刘金玉,司倩,等.癌症疼痛药物治疗理念的发展与变迁[J].医药导报, 2021, 40( 1) : 45-51.
[3] HINDRICKS G,POTPARA T,DAGERS N,et al.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ardio-thoracic Surgery[J].Eur Heart J,2021 ,42( 5) : 373-498.
5.15.3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
[4] 陈苏,邓利强,刘长文,等.药品说明书、药典、教科书、指南均涉及药物应用规范临床用药到底有没有“金标准”?[N].中国社区医师, 2009-12-01( 21) .
5.15.4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5.15.5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 专利号[P].出版日期.
[6] 李志勇,叶田园,李彦文.血管保护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ZL201610515787.4[P].2019-02-26.
5.15.6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 授予单位所在地: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年份: 起页-止页.
[7] 李慧琳.人脐动脉内皮细胞用于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及获得其新型种子细胞的实验研究[D].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 2018: 7-11.
5.15.7 电子文献( 包括专著或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目[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EB/OL].
期刊名称
大类
小类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医药卫生综合
专科学报(医卫)
中国保健营养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大健康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妇幼护理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康复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健康体检与管理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医药卫生综合
医疗保健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 北大核心 基础研究 |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 北大核心 医学教学 |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 北核 CSCD 述评,论著,研究,基础,临床,护理,教学 |
常见问题 | 2024-03-15 |
常见问题 | 2024-03-15 |